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三农工作 > 正文


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

  

[发布时间:2022-12-30  ]

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坚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紧扣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持续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全力推动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完善机制压实各级责任

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议事协调工作机制。坚持定期调度通报,对巩固脱贫成果重点工作、重要指标实行月调度、月通报,先后14次召开推进会、调度会、座谈会等,下发11期工作通报,在重要时间节点,对项目资金等相关指标实行日调度、日通报,层层传导压力,着力压实责任,有效加快工作进度。坚持蹲点日帮扶机制,所有市级领导全部分包联系脱贫村,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帮扶干部坚持每周二深入分包联系脱贫村、帮扶对象家中,落实帮扶措施、解决实际困难,提高群众满意度。坚持常态化调研指导,组织市巩固脱贫办骨干力量、4个市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督查巡查组,聚焦巩固脱贫成果重要工作,开展“点穴式”“蹲点式”暗访、调研、督查,及时发现问题,推动工作落实。

二、抓实抓细动态监测帮扶

强化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和数据交流,在每个月常态化排查的基础上,坚持全面筛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先后2轮对全市所有农户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集中排查,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监测范围,跟进落实“一对一”帮扶。今年全市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638户2242人,全市共有监测对象4077户13207人,均已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已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1432户5048人,消除人占比38.2%。

三、抓实“两业”促进群众增收

扭住产业、就业“两个关键”不放松,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政策资金和金融资金投入力度,支持果蔬种植、特色养殖、民宿旅游、休闲农业等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脱贫户(监测对象)”等帮带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的收益。今年全市已投入衔接资金2.55亿元用于产业发展,资金占比66.29%,实施产业项目135个,可带动3.15万人次脱贫群众增收,全市当年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632户1.13亿元,新增精准扶贫企业贷款1.65亿元,支持帮扶企业20个,帮扶脱贫群众1867户。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通过劳务输出、帮扶车间、公益岗位、以工代赈等途径,脱贫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2598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6.59%。

四、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

建立“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态排查清零机制,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动态清零;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基本医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合规费用(含医疗救助)报销比例稳定在90%左右;今年改造农村危房165户,确保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维修农村供水工程4779处,保证群众饮水安全。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将全市符合条件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为714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

五、从严规范项目资金管理

聚焦项目开工率、完工率、资金支出率等重要指标,联合财政部门每月调度研判,每月最后一周实行“日调度、日通报”,对项目建设进度慢、资金支付率低的县(市、区),点对点下发通报和提醒函,全力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拨付进度,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截至11月底,全市已下达各级财政衔接资金3.85亿元,共对接项目480个,已竣工419个,已支付资金3.31亿元,资金支付率85.95%。完成确权登记经营性、公益性、到户类3类13.96亿元扶贫项目资产,实行分类管护,推动各类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