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农〔2021〕125号 签发人:王国建 办理结果:A 关于对市政协第十四届四次会议 第81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孔洁姝委员: 您提出的《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按照上级部署,紧紧围绕“互联网+”做文章,将数字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以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为抓手,以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为推进,以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为依托,以生产领域物联网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稳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市特色的数字农业经济体系,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一定基础。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总体情况 我市数字农业农村工作起步于2003年,经过17年发展,特别是2012年“数字焦作”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光纤到户村村通”极大的助力了“数字农业农村”工作开展,从的初期的农业信息网站信息发布、12316益农短信发送等初级涉农信息化服务,发展至现如今,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建立,“农村淘宝”遍地开花,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物联网应用示范效果显著。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始起步。截止目前,全市已经建成2个县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分别是武陟县和温县,2个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集信息发布、农业物联网、农技服务、农产品溯源监管、农业投入品监管、农村产权交易管理信息、农业地理信息、视频监控显示等功能为一体,基本具备管理决策、统计分析、防灾预警等功能,2个县平台的建成,为今后全市开展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推动全市农业信息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电子商务应用整县铺开。孟州市作为电子商务应用先行市,在电子商务尤其是农村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带她作用,截止目前,该市拥有各类电商企业630(含淘宝、京东网店)余家,从业人员达2.8万余人。其中:开展电子商务线上业务的企业有150余家,淘宝网店350余家,阿里巴巴注网企业100余家,电子商务平台类企业6家,团购类平台1家,电子商务应用类企业420余家,电子商务服务类企业19家,个体工商户及微商3000余家。电子商务应用多在B2B与B2C平台运行,相对集中在淘宝、天猫、京东、1688、速卖通、苏宁易购等传统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孟州电商发展模式。 (三)信息进村入户整市推进工作圆满完成。经过市、县两级信息人员的不懈努力,截止2018年底,全市共建成益农信息社1460个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市级益农信息平台稳步运行,各县级运营中心运营工作有序开展,截至目前,我市益农信息平台累计线上交易额接近1000万元,“买、卖、推、缴、代、取”六大功能全面推广,惠农益民成效显著。 (四)物联网示范试点初见成效。在推动我市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同时,生产领域的农业物联网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合作社的日益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入到依托物联网技术组织生产的行列中来。这里面不仅仅有农产品加工企业,还有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先后有2家农产品生产企业获得国家、省级互联网+现代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分别是温县红峰绿宝怀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河南鑫合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 (五)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我市数字农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在2020年和2021年温县、孟州市先后被评为第一批、第二批省级数字乡村示范县,我市数字乡村示范县创建工作走到了全省前列。 (六)积极搞好电商平台对接。一是积极与国内外大的电商平台结合,寻求我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突破口,先后与猪八戒网、淘宝、中微达等企业对接,广泛开展研讨,为焦作市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寻找出路。二是进一步细化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内容,及时与运营商结合,提升我市益农信息社运营质量。三是带领企业出动出击,今年6月9日,组织我市部分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合作社,专程去濮阳参加京东助农计划大会,组织企业与京东电商平台对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积极组织参加河南省2021年数字乡村论坛,扩展市县以及企业相关人员的眼界,开阔视野,提升大家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认识。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是从整体上看,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顶层设计。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实施。二是农业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和系统的维护升级,目前由于缺乏资金投入和持续维护,一些已经建成的数字农业系统处于停滞状态,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缺乏相应的技术维护人才,导致已经建成的系统升级维护困难,长久运行难以为继。四是各行业各系统自称体系,鉴于各自部门或行业自身问题,资源整合困难,难以实现农业农村信息资源共享。
|